精彩内容
木匠

《大宋宫词》片头曲用的竟然是一首春秋战国时代的民歌《越人歌》,这让木匠觉得有些不妥,因为这首《越人歌》原本是一首描述断袖之恋的歌,放在这里,会不会有点文不对题?
承蒙王子看得起,不因为我是舟子的身份而嫌弃我,责骂我。
答案有点复杂。你说它是楚辞吧,它是。但它又不是楚人所作的辞。关于这首歌的来历。西汉文学家刘向在他的《说苑•善说篇》中,讲了这样一个故事:

楚人襄成君(楚顷襄王〔前298年—前263年在位〕时的一个大帅哥)受封之日,穿着华丽的衣裳,带着一帮随从,来到一条江边。正巧楚国的大夫庄辛从这里路过,他看到襄成君很美,就想要和他握一下手。襄成君觉得他提出的这个要求十分过分,就很生气。
于是,庄辛就给他讲了一个鄂君子晳(他是楚共王之子,楚灵王的同母弟。灵王十二年〔前529〕时,他和公子比、公子弃疾一起,搞了场政变。之后,比就坐上了楚王之位,他则做了楚国的〔令尹〕,再之后,公子弃疾又夺位成功,是为楚平王。这说起来就又是一个故事了,咱就不去管它了吧)的故事:
话说有一天,子晳坐船游江,忽听到一个越人船工,扣桨而歌。那歌声十分委婉缠绵、悠扬动听,但他唱的是越语,子晳听不懂。于是,就找来了一个懂越语的人,让他把那船工唱的内容翻译成楚语。这《越人歌》就是译成楚语后的那个越人船工唱的歌的歌词(如此说来,《越人歌》还是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首译诗)。
子晳在弄明白那个船工唱的是什么后,立即走上前去,拥抱了那位船工,并把一个绣花被披在了他的身上,这意思仿佛就是在说,我愿与你同被而眠……
然后,庄辛就对襄成君说:“子晳是楚王的同母弟,官拜令尹(相当于国相),一个榜枻越人(所谓‘榜枻越人’,‘榜枻’指的应是那个越人船工的种姓)犹得与之交欢尽意,你是觉得你的身份比子晳还高贵,而我却连那个榜枻越人也不如吗?我不过就是想握一下你的手,你为什么不高兴呢?”
后人,还从这个故事当中,衍生出来了一个成语“鄂君绣被”。
最后,再说明一点,不要把“越人”,简单地理解为越南人,木匠这里说的“越人”,指的是从远古时代至秦,生活在长江以南到越南北部这片土地上的土著民。当时,在这片如此广大的土地上,存在着很多很多的土著民部落。是故“越”也称“百越”,夫百者,泛言其多也。《汉书•地理志》:“自交趾(今越南北部红河流域,秦置有交趾郡,治今越南河内)至会稽(春秋时,吴、越国故地,秦置有会稽郡,治今苏州)七八千里,百越杂处,各有种姓。”
这些“越”在不同的地区,也有不同的叫法,比如在苏南浙北一带,称作“吴越”;在浙南一带,称作“东瓯”;在福建一带,称作“闽越”、在长江中下游江淮之间,包括江西湖南局部,称作“扬越”;在广东一带,称作“南越”,在广西一带,称作“西瓯”;在越南北部以及广西南部一带,称作“骆越”。我们前文中提到的“榜枻越”似应是“扬越”中的一个越人部落。
在了解了这首《越人歌》之后,你是不是也觉得《大宋宫词》用它作为主题曲,是有些望文生义、郢书燕说、文不对题了呢?
TOP